站内搜索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简介

目前我国正步入创新型国家建设当中,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其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针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自主学习性差等特点,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之现实,我们着力完善现行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重视基础知识的培养,加强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方位的培养与提高,经过数年卓有成效的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已基本形成。

学院自2001年起针对普通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等多门课程开展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研究, 2007年正式启动了“生物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2009年申报“生物科学创新型人才模式创新实验区”并获得通过。

培养模式主要采取构建教学团队,实施导师群培养制’”。即:在现有教师中,按照教学团队的目标和要求,选拔在教学和科研中取得比较突出成绩的教师,分专业方向组成若干个导师培养小组,在学生大学二年级末根据学生的专长和兴趣,由导师培养小组进行独立培养。

由导师培养小组针对不同的学生,依据其专业学习兴趣,制订具体培养计划,决定某些具体课程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具体为:

1)导师培养小组依据学生具体情况制订培养计划,学生通过选修部分课程,部分课程采用导师培养小组指导,学生通过读书报告、完成作业、导师辅导等多种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不强调学生依照课表进入教室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完善学生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由于课程学习采取多种形式完成,部分课程学生可不参与课堂学习,因此学生课程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判也将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课程成绩将采取考试成绩、或导师组统一评定成绩等形式进行认定。

3)完善实践环节改革。通过学生自主申报课题、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或挑战杯等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专业特长和兴趣,提出研究课题,或者与导师共同确定研究课题,然后按照课题要求深入开展并完成课题研究。

为有力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精心打造“科技文化节”,使之成为学生大显身手的创新展示平台。

我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已取得斐然成绩。自2007年以来,我院本科毕业生中研究生考取率达15~20%;共有20多位同学在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在2007年第十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得全国三等奖1项、江西省赛区一等奖2项,优胜奖1项;2008年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中获得江西省赛区三等奖2项;2009年第十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得全国三等奖1项、江西省赛区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5年第十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得江西省赛区三等奖2项;此外,2008年“提升生物类本科学生创新能力途径的探索与实践”获得江西省第十一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发布时间:2015-06-29 |
© 365bet线
|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学苑路28号 | 邮编:343009 | 电话:0796-8100493 | 邮箱:bio@jg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