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物实验中心
基础生物实验中心是江西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成立于2005年。实验中心目前包括中学生物教学法实验室、普通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动植物学实验室、动物生理学实验室、遗传学实验室、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植物生理学实验室、生态学实验室、动植物标本室、精密仪器室等分室。共有使用面积2100平方米,实验教学人员20人,仪器设备824台件,仪器设备总值442.55万元,实验家具投资76.5万元。目前,承担了普通生物学、基础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环境生物学、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蛋白质组学、植物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植物药物化学、中教法、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昆虫学、组织培养、植物生理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还承担了野外实习、学生毕业论文、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实验实践任务;目前已向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本专科专业、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环境科学本科专业、资源与环境科学专科专业、教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药学专业、药剂、检验专业;护理学院的护理专业等10个专业开设了相关实验教学课程,共计70850人学时/年。经过两年的建设研究与实践,在实验教学体系、队伍建设、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环境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与创新,建成了教育理念先进、实验设施完善、实验装备精良、教学体系科学、实验教材系统、队伍结构合理、管理一流、特色鲜明的全开放式的基础生物实验中心。
1、重视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开发新实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改革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快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即构建基础型、综合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三级实验类型的实验教学体系。倡导“注重实践能力训练、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满足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的需要。近年来学生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和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中获得江西省一等奖两项,三等奖和优胜奖各一项。
2、努力创造条件,实现了实验室向学生充分开放。实验中心基本做到了只要学生预约就能做到按时开放,实现了周末和假期时间按学生需要开放,极大地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满足学生的各种实践要求,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3、重视实验室建设,加快建设速度。近五年来实验中心共投入396.2万元进行实验室改造和仪器设备的购置,实验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2005年先后通过了江西省吉安市科技局和江西省教育厅的评估,建成“生态环境与资源”吉安市重点实验室和江西省教育厅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并挂牌。
4、重视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的建设与完善,制订了实验中心长远规划。实验中心不断完善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实验人员管理。分别针对实验室常规工作、实验人员、实验室安全、仪器设备、学生以及实验课程等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进行管理。
5、大力整合学院资源,建立了强有利的教学师资队伍。以教授、博士为核心的教学中坚力量都承担了实验室的教学工作,使得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实验中心现有教师20人,平均年龄35岁,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7人,硕士学位5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入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硕士生导师5人。实验中心非常重视人才建设,教师近几年先后到西南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攻读研究生或访学进修。教师整体素质好,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科研能力强。4位教师在学校教师讲课比赛获奖。
6、注重科学研究。中心老师近五年来以来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3项,省级教改课题11余项,总研究经费200多万元。在《生态学报》、《遗传学报》、《动物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园艺学报》等国内Top期刊,以及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Journal of Ornithology 等SCI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出版专著4部,参编实验教材2部,自编实验教材4部。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郑作新鸟类科学青年奖等省部级奖五项。
7、重视学科建设。“生态学”是江西省省级“重中之重”重点学科, “生态学”和“植物学”两门课程是江西省精品课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入选校级精品课程群,“微生物学”入选校级优质课。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为基础生物实验中心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中心的建设又为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